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2016,美國 |
要謾罵《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並不難,畢竟這片光是表相就已是千瘡百孔,舉凡故事漏洞連連、配樂濫用至極、剪接意義不明...再再都是問題。但比起謾罵,我更多的是好奇,好奇是哪裡出了錯?為何一部坐擁華納片廠鼎力相持與DC史上最好的幾本原作為底本的電影,可以變成一次錯誤甚至失敗的改編?
想了兩天,我總算明白了:因為這部電影,沒有觀眾。
這樣說或許不夠精準。「想看爽片的影迷這麼多,從漫畫圈跨來的超蝙粉絲這麼多!期待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沒有觀眾?」常人謂道。沒錯,我也曾是其中之一,當我聽聞查克施耐德(Zack Snyder)與編劇團在訪談一遍又一遍強調他們對法蘭克米勒的無限景仰,誓言絕不草率改編,我是期待的,畢竟要將《黑暗騎士回歸》(The dark knight returns)的後半搬上銀幕本身就有風險,米勒的政治臭與他的刻劃能力一樣遠播,那些反尼克斯的諷刺、那些對媒體生態的冷眼.....克里斯多福諾蘭不就為此卻步了嗎?(許多不做功課又盲從作者論的影迷當然沒意識到這點,他們忙著歌頌或扳倒「諾蘭的蝙蝠俠」都來不及了)這回要將老蝙蝠在正義聯盟解散後痛毆尼克森打手超人的橋段一舉改為正義聯盟崛起,由死轉生,難度更高,若非愛與堅持,何須選這本改?三月中旬,本片的紐約首映又洩漏本片將與《超人之死》(Death of Superman)的中段接軌,更增添我對這片的信心;動畫改編的選本一直是DC強項,顯然這份品味也在真人電影上展露無遺。
我錯了。
這部電影確實改編了《黑暗騎士回歸》與《超人之死》,也給了它取悅的觀眾想要的一切。問題只有一個:它想取悅的不是當下的我們,而是未來的某些人。《蝙蝠俠對超人:正義黎明》是我有史以來見過製片方針最「錯亂」的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這是一部後傳,而前傳與本傳還沒開拍。
相信多數人都有察覺到,故事前半段唯一的敘事推力不來自超人與蝙蝠俠任一,而是自始至終皆來路不明的新反派:雷克斯路瑟。全劇環繞在超人現身於大都會後兩年,全人類對超人的推崇與恐懼也交雜了兩年,這個目的不明的男人一方面安排超人被陷害,一方面做球給瑋恩企劃偷取氪星石,並以推動政府議案的方式,婉轉替銀幕前的觀眾說明這部電影的要旨:為什麼超人會與蝙蝠俠打起來?第一個點出超人力量過大所以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的是他、第一個找到超人相剋弱點的是他、第一個搜羅起超人類(metahumen)的資料的是他、最終一手促成了超人赴蝙蝠俠的戰約的,也是他。較之他的活躍,超人與蝙蝠俠在劇情的行為邏輯就顯得呆板,甚至走板。
當然,如此安排雷克斯的過於聰慧有其目的,為的是讓超人與蝙蝠俠避開某些不該由當事人自行處置的爭端。
套雷克斯路瑟的話,本片中蝙蝠俠與超人的對立是「神對人」、「日對夜」、「氪星之子對高潭蝙蝠」,他們彼此也無疑這樣認為,在他們唯一不以蒙面交談的酒會上,布魯斯吐露他在意超人身上猶如「神」的力量於國於民皆左右著社會,「氪星」的異族身份讓人憂慮有朝一日人類會被反撲的可能;克拉克則相反,他在意蝙蝠俠仰仗「夜」的邊緣地帶在高潭行以猶如私刑的Bat brand of justice,無視法理就是踐踏自由。前者對後者是非我族類的物理恐慌,後者對前者是唯我獨尊的倫理不屑,蝙蝠俠得信任超人的道德原則足以約束他天生的力量,超人得說服蝙蝠俠不再私刑,抑或蝙蝠俠說服超人私刑的正當性,雙方才有和解的可能。
為了增大衝突的張力,本片選擇用兩種性格更偏、風格各鬱的蝙蝠俠與超人作為電影性格的底本。蝙蝠俠與超人都曾有不少個人電影,但在本片中,他們的生平重頭,說穿了就是重啟。本片的蝙蝠俠(布魯斯偉恩)形象揉合自《黑暗騎士回歸》中那偏執、多疑且已經衰老的老蝙蝠,新的超人(克拉克肯特)來自2013年重啟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事隔已久之後,開始與露易絲交往並以超人身份遊走世界。他們還有一個共通點:都打破昔日的忌諱,殺過或近乎殺了人。這些安排立意顯然是要加強雙方在道德、立場與原則上更為針鋒。
然而這種立意必然失當,這場戰鬥更打從一開始就必然無解。我說的當然不是那場彆腳又可笑的雨夜肉博,而是在於兩人背後的這場道德爭辯有其先天性的缺陷。
為什麼?因雷克斯與美國議員對超人的控訴之一,就在於他介入人類社會的時機不夠透明,除了露易絲與雷克斯外無人知道他何以要去非洲摧毀村落,以公眾的立場,克拉克的Superman brand of justice與蝙蝠俠的私刑並無二致;進一步說,即使保護愛人合情合理,人類社會又是否願意接受超人不對任何國族也不公開身份的無責任無條件介入?有討論甚至公投的空間嗎?這些問題遠比超人威脅論更為至要。多數版本的蝙蝠俠一直都知道自己在法理情上難以站腳的矛盾,他們也往往不求法體制的理解,這一版的蝙蝠俠自稱罪犯、法蘭克米勒版的甚至成了恐怖份子。但,這個殺過同鄉的新版超人站得住腳嗎?
熟悉《黑暗騎士回歸》的觀眾都知道,超人在該作最終找到的解決便是與政府合作,成為政府的鬥犬。顯然電影本片無意追隨,更不打算譴責或繼續辯證超人於此的難關,於是狡猾的連接上《超人之死》的中段,以超人為人類犧牲的壯舉換來舉民無條件的的諒解,迴避了這些他本該在戲內戲外被質詢的爭議。但這又造成另一樁難以站腳的爭議:若功過能夠消抵,蝙蝠俠的烙印私刑是否就是合理?私刑之於法治的矛盾只要曖昧的民意所趨變成無視?這也就不難讓人理解,何以故事前半得依賴雷克斯路瑟來推動故事;畢竟這些爭議能開頭做為話題,卻絕不能深入以為結局,要操弄道德的難題,反派的一雙黑手套總是比紅披風與黑面具的步步臨難要容易得多。
但對於某些觀眾來說,問題可能更單純,卻也更嚴重。那便是:雷克斯路瑟,是誰?
這是本片的徵狀之一。試問,若沒被鋪天蓋地的介紹資訊侵襲,純粹只進戲院看片,誰知道這個雷克斯路瑟是超人的經典反派,猶之蝙蝠俠之於小丑?即使知道了,美漫於不同版本不同事件中的角色設計皆會略修,這個跟蝙蝠俠一樣有錢,一樣害怕超人,但又不忌諱製造另一個類似超人的威脅力量只為消滅他,還知道超人從未透露的真面目....的雷克斯,究竟何以有這般能耐?他厭惡克拉克的主因究竟為何?自始至終都完全不明。美漫人物的設定隨不同導編與大事件而變動也非新聞,性格亦是;然而這些重啟後理應第一時間對觀眾釐清的「前因」,即使是新人物也一樣,何以近乎不談?還是老例,事先不做功課,誰知道這個突然竄出的雷克斯路瑟是誰?這是本劇下錯的第一步棋。
進一步來看,儘管前面多方提及了蝙蝠俠與超人於本作有其原典,然而事實上,即使讀過原典的觀眾也不能盡懂全劇:除了故事年代必然不可能重現(你想看蝙蝠俠帶BB扣嗎?),許多細節例如羅賓之死、小丑之謎、毀滅日的出身都大幅更動,讓《蝙蝠俠對超人:正義黎明》自成一套新作;本身是由電影重啟的超人則因故事有兩年之差,也出現了一些些微不同的變化,例如與露易絲的交往。
出於這些觀眾不懂,劇中不說的「更動」,超人與蝙蝠俠在劇中作出了一連串諱視莫深的行為。超人為什麼選擇成為地球的守護者?他麼看待自己的異鄉人身份?怎麼判定誰是敵友?他是否支持美國?這一連串劇中人責備與渴望他回答的問題啟發了全劇的導火線,露易絲與他母親都試圖回答,唯獨缺了他自己開口;他唯一表現的,只有極度袒護女友的好伴侶傾向,以及他遭逢國會爆炸反倒自責的憫人同理,他真的就是神,只是神,只剩施展神蹟與神性,而且是缺了智商的那種。蝙蝠俠也沒好上多少,全劇前半只見他猶如小媳婦般對超人的物理威脅的恐懼,說來合理,但他為什麼走上如此固執,不惜烙印罪犯也要鷹揚自我形象的內在動力來自何處?不知道。他從頭到尾就是狂人,為了極為薄弱的理由(超人想保護母親)就被說服與外星人合作的可能,他話說得很多,但並沒說得比較重要。
為什麼?他們的「噤言」與「失言」,背後必然都有也該有一套合理的性格解釋。多數觀眾當然知道超人最終必然善良,因為這是角色設定,而華納還想多拍幾百集;少數觀眾則知道蝙蝠俠的偏執其來有自,因本片暗示他曾經歷過《黑暗騎士回歸》內的羅賓之死,只是他沒有退休,反而更暴力的執法,甚至對殺人也不再顧忌。但這是設定,這是引用,不是這部片實際拍出來的東西。除了依賴這些週邊資料,我見不到超人與蝙蝠俠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甚至不清楚他們為了什麼為了誰在成為英雄。唯一能解釋這一切的因素,只在戲外,不在戲中。
這正是本片癥結的根源:它要觀眾自行「腦補」出一套甚至一部以上超人與蝙蝠俠的個人電影,這些電影將這些解釋清楚,還要說服自己曾經看過。
拍攝方顯然預設了,上戲院的觀眾都「看」過這些不存在的前傳,同情這兩個還沒存在的、重啟過的蝙蝠俠與超人,而且還連帶知道《黑暗騎士回歸》《超人之死》演過什麼,與本片互文之處有哪些......然後才開始享受電影。換言之,再說更明白些,本片不過是一部為了這些錢傳而拍的後傳。我可以想像,華納不會排除將這份幻想拍成真正的電影,例如已經談妥的班佛艾列克板蝙蝠俠,只是當下2016年的觀眾還看不到,我們要做的只是接受並說服自己這些電影存在,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黎明》的內在邏輯其來有自,然後像支持《復仇者聯盟》的全明星打線一樣,為自己的偶像吆喝吶喊,亢奮激昂......
怎麼可能呢。
這種觀眾想當然耳並不存在。就算《黑暗騎士回歸》《超人之死》再知名,就算觀眾看過每個版本的披風男,我們還是搞得清楚我們愛的恨的是哪一位,不會痴於那張紅披風與黑面具,更不願接受長達一部片長而毫無預警的無知。見不到超人與蝙蝠俠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甚至不清楚他們為了什麼為了誰在成為英雄,不可能有人會同情並憐憫他們。拍給這種不存在的觀眾看的電影自然無能取悅到當下的誰,徒留的只是時光旅行般的錯亂而矣。
如此未經互文的設定錯亂,必然也牽動了全片整體鋪陳的混亂。待電影進入國會爆炸,彷彿在宣告本片的道德辯證無預警歇庭,一切急轉直下,鬧劇卻不減反增。
最大的荒謬元素之一,便是雷克斯路瑟一介反派,竟然包辦了蝙蝠俠應做的提防超人之舉,完成了超人當為的探索氪星船之旅,甚至連《黑暗騎士回歸》裏,老蝙蝠奪取全市電力製造人工氪石,試圖擊敗超人的橋段,都被移花接木到他身上。你能想像,這幕最能顯露一個人類如何靠智慧與集體換來擊敗外來神祇的名場景,被用在一個純粹功能的反派上嗎?就在雷克斯通電時,蝙蝠俠還在因外星人老媽與自己的同名就莫名出手相救,超人則毫無來由放著光速不管就地歇息,這還是英雄劇?還是致敬嗎?
其次是各大預告不停放送的超蝙雨夜大戰,開打真相到頭來只是蝙蝠俠欲單方面挑戰超人,半夜站在燈下等待,絲毫不考慮對方消失於地球上數日,沒理由來赴一場未約之約的可能;超人因雷克斯的作祟而與蝙蝠俠展開死鬥,一邊放水一邊找機會要求蝙蝠俠的協助,彷彿忘了對方仍是凡人,而自己卻是能遠在地平線另一端聽到女友心跳加速的半神。更不提雷克斯既有了毀滅日這頭備案,何須冒巨大風險催使兩大英雄相會而出現相知的可能?
超人手持氪星綠槍與毀滅日同歸於盡的一幕本意良好,為的是建構超人與蝙蝠俠以另類的合作方式(神力與科技)擊敗反派的意象。然而一則此槍是雷克斯路瑟「讓」給蝙蝠俠的武器,已替該槍代言蝙蝠俠的象徵減弱一層;二則神奇女俠(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從純粹的串場一躍成為戰鬥的主力,表現亮眼,但也讓觀眾不禁納悶:既然女俠就在身旁,請她上前躑槍,不也萬事無恙?超人還需死嗎?這當然又是一次自打嘴巴。至於超人女友丟槍又撿槍的徒勞,更是蠢上添蠢,沒事找事。
片中頭尾各有一場葬禮,別具深意,因偉恩夫妻的葬禮催使英雄蝙蝠俠出世,克拉克的葬禮則催使正義聯盟的萌芽,皆是由死至生。但劇情發展至此,這兩場葬禮反倒像是在替超人與蝙蝠俠自己送葬;畢竟,當全片前半由獨一反派雷克斯主導一切,後半實質由串場英雄女超人拯救世界時,這部名叫「蝙蝠俠對超人」,骨子裡卻成了雷克斯對女俠的電影,也跟屍積餘氣差不了多少,不忍萃睹了。
當然,如果要說《蝙蝠俠對超人:正義黎明》一無可取,必不盡然。它有相當出色的特效調度,查克施耐德與特效團隊的溝通能力顯然比太多導演更為出眾,漫畫單鏡式的構圖、油畫質地的營造,以及高速下的打擊感,都遠比漫威一連串電玩腦上身,愈發貧乏的視覺表現要深刻更多;說直接點,漫威這十年除了《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外的片在視覺語言上簡直是場笑話,以為在屁股後面劃兩道CG銀光就能突顯超速移動,沒被嫌娘就該謝天謝地。超人的創世神話與蝙蝠俠的肉身神話相互互映,也亦有不一樣的趣味。沒人會對超級英雄類型的導編有太多的期待,因為這是片商與製片主導的戲,華納找來的這群能人,已是超乎水準之上。
問題還是在製片。製片的格局決定了一部電影的藍圖,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黎明》這套「沒有觀眾」,討好不到新迷也討好不到漫畫迷的玩法,顯而易見不該歸給導編,而是製片取捨的缺失。至於背後的緣由是太過心急,想要早早把正義聯盟推出?抑或拍到一半才急轉彎,出現先剪後拍的窘境?不得而知。
還是,其實製片很單純,他以為每個觀眾都像報社老闆賴瑞般軟耳,露易絲連開會都不用,只消在會議室門外報幾個看似聳動的關鍵字,老闆就會乖乖掏出錢包,供人雲遊?(「克拉克,頭版標題就下超人對蝙蝠俠,後面打問號,馬上去!」)殊不知觀眾其實更像神力女超人般冷靜,莫忘了,若毀滅日沒有出現,她寧可洗澡逛街玩電腦,也不打算介入超人與蝙蝠俠之間,因為她很清楚,這場出於愚蠢誤會而搞上的廝殺,不過是一場鬧劇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