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on
電影:《分歧者2:叛亂者》(The Divergent Series: Insurgent)美國,2015



全片最大的荒謬,在於它作為一部幻想小說,卻想像得太過真實。

反烏托邦(Dystopia)的文學與電影作品通常會建立一種比現實更好的社會秩序。這秩序是透過新銳科技還是透過獨特的時空背景而來從不是重點,只是一個前提,「比現實好」才是這個秩序帶來的最大特徵。主人翁(或著該說作者)的責任則是辯駁這個新秩序割捨了我們的甚麼,省思我們為此犧牲值不值得。《1984》犧牲了隱私與資訊透明換來群體同心,《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犧牲了擇偶權換取優生率;比較近期的電影《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與《記憶傳承人》(The Giver)則是犧牲了人身自由來苟求於戰後殘活。

《分歧者》(Divergent)系列的故事卻不是如此。

故事發生在未來戰爭後的芝加哥,人類會區別為五種階級,每種階級各有其職業分工,界線非常嚴明。這五種階級分別是:「掌政的學閥Erudite派、「誠實的財閥Candor派、「軍人」Dauntless派、非營利組織Abnegation派與勞工Amity派。所有青少年都要透過在成年時通過篩選,在畢業前加入自己的階級。階級之間不得輕越,更不得捨棄。Erudite派兩百年來都掌控了整個世界的政經,然而他們還想盡一步併吞其他四派的利益,戰爭於焉展開。

這,不就是現實世界?

《分歧者》的階級固化了職業,區別了社交圈,還造成了兩者帶來的歧視,這是如此的雷同現實,因為現實世界就是如斯運作。




議會首腦Erudite派的坐大理所當然,不是因為她們冒出了一個藍衣女獨裁,而是因為它們坐擁了議會,同時把持了舉國的教育權與司法權,一派一黨長達兩百年,沒有其他黨派制衡過,這完全是法西斯政治的雛形,我反而訝異她們現在才開始想竄大呢。原本最理應有辦法制裁Erudite派的應該是財閥Candor派,因為他們擁有全國的貿易網,等同於全國工會集結體,經濟實力不在話下,隨時都能與議會打長期抗戰,但Candor派卻在Candor派不能說謊」的戒律下不敢越出雷池。不能說謊這條戒律擺明了就是來限制Candor派的財閥規模,拜託,一說謊就全身冒冷汗的生意人,怎麼作生意?我這輩子看都沒看過!創始人顯然就是要財閥不干政才出此戒律阿。

剩下三派都對整個由Erudite派與Candor派掌握的經政結構沒有發聲的權力。非營利組織Abnegation派掛著全民勞保的名義,資源卻少得像私營,發著Candor派施捨來的資源嘗試在四派間搞均分,沒權沒力,連跑腿的憲兵都敢對一派首領大呼小叫,就可見對於中央議會來說這一派除了當發發福利的走狗外毫無幫助。Amity派更別說了,就是一群藍領,還是一群幹架跟動腦都比不過人的無工會藍領,Erudite派從一開始就不當他們是人而是流痞。軍人Dauntless派擁有最精壯的少年少女,也有軍事化的訓練,很有可能使用暴力推翻政權,但Erudite派對他們使出了近攏遠攻的一手高招,甘願當Erudite派走狗的有甜頭嚐(像第二集的彼得成了憲兵老大),想反抗五大階級的話則直接打上叛賊名號直接槍殺,讓Dauntless派淪為議會與財閥的打手營。其他三派的角色只要一出場,不是衣著簡陋就是居所落後,處處都是下九流的味道,也加強了整部電影想塑造其他階級都被高層宰制物質條件的意圖。

一群有權有財者君臨了社會頂點,壟斷政經,造成全體公民的諸多問題,這不就是現實社會最常出現的典型問題?

《分歧者》試圖讓這五個階級看起來像傳統的反烏托邦故事,是透過現實辦不到的科技或時空背景來促成的特例政體;但事實上,這些科技與背景都是現實可以辦到的,甚至早已再現。在現實中,我們沒有高科技的血清測驗,但義務教育同樣可以辨別;我們沒有階級領袖,但工會同樣可以辦到;我們沒有法令強制的終生階級,但我們的社會型態早就隱約是富者與權者代代相傳的現況。

就連故事中到來的危機都是歷史上屢見不鮮,法西斯議會坐擁政治與輿論,財閥又無力對抗時,這群法西斯化為酷吏,歧視他族迫害他族,這是獨裁的定律,甚至是歷史的公論了。那請問:這個故事有何烏托邦之處?跟現實有何不同?

既然《分歧者》是變相的現實,所有現實社會會出現的漏洞(歧視,獨裁,貧富差距)它都有,高科技帶來的好處它都沒有,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比現實更好時,我們觀眾怎麼會意外這個社會秩序不會出問題呢?現實就是如此,不需要任何藍衣服的大陰謀家或創始人留下的咖啡色小箱,這種烏托邦都是注定崩潰的。這蠢斃了。《飢餓遊戲》的烏托邦至少帶來了短暫的共治政府,《分歧者》的烏托邦卻直接跟觀眾說一個我們打開電視機就知道的真理,然後裝作煞有其事的警醒一番。


電影本身是不錯的。故事說得俐落,頗多的打鬥場面算得精準,到了第二集更有幾顆特效鏡頭還滿撼人,看得出後製團隊對攝影律動很有概念,整體水準都達到了商業計算大片的格局。但故事設定先天的故事漏洞還是持續崩盤。

第一集裏,女主角因為自己是個分歧者(Divergent,一種可以同時適應五種階級的人,換成現實大概就是高材生吧)而遭愈迫害,進而捲入Erudite派把整個都市搞得腥風血雨的政變之旅。第二集《分歧者2:叛亂者》(The Divergent Series: Insurgent)中,女主角與男主角過著流亡之旅,一路看盡五大階級的制度因為狗屁不通的分工法終於快要崩潰。男女主角與她的夥伴們這集最大的猶豫,便是要不要打倒整個社會階級的分工;然而,在觀眾看來,這個烏托邦從來沒有帶來過一丁點好於當下的好處,有甚麼好猶豫不打倒它的?莫名其妙。

故事也沒有解決一個更根本的邏輯問題:四大派怎麼到現在才發現這種階級對Erudite壓倒性的有利?政治與教育都掌握在人家手上,能不讓對方有種飄飄欲仙的滋味嗎?當然,結局除了鐵定要拍第三集的訊息外,對此一點解釋也沒有。

觀眾只能猜測,或許這才是五大派系分類最大的目的:透過智商測驗,把所有後知後覺的蠢貨都丟進Erudite派以外的任何地方。這樣去想,這些人會當小奴才與洗腳婢當了了兩百年,也有些不意外了。



(完)
2015,03,24 發表於豆瓣
2015,03,24 發表於彌勒熊電影網
2015,03,24 發表於臺灣影評人協會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