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on



最近,我對標榜交導孩童閱讀力的這一類家長用書,厭煩至極。
這些「從小打造閱讀」「教小孩閱讀競爭力」「如何養成閱讀興趣」云云書名的垃圾,在購買它使用它教小孩子培養閱讀興趣前,我想先問:

  買這種書的你(們),自己懂閱讀嗎?

我可以肯定,如果要說台灣哪類人不懂閱讀,第一名就是會買這類書籍的人。
我不想一竿子打番一整船,也許這類書籍也有可觀的幾本,只是恰好我沒讀到沒聽過沒買到,以致於我身邊正好充斥著垃圾,有著百分之百的不值一讀基標的感覺。




跟閱讀相對的敵人,究竟是誰?


我為什麼討厭?有兩點:
其一,
這類書籍的閱讀範圍往往狹隘。
有時為了塗家長方便,會在書中列出書單,提供循序漸進的門道。然而閱讀的千里之行,往往是出於無心。提供了書單,能培養出閱讀興趣很重要的自由精神嗎?即便在書單後有放手的成效與目的,要讓孩子刻意扶持到終點前,孩子中能養出求知慾望的恐怕也沒剩幾個了......恕小的粗魯,我雖然唸了一個聽起來就很(假)文青的大學中文系,也還愛些雜書,但是要我從小讀《戰國策》《三十六計啟蒙版》?不如敲昏我吧
其二,
這類書籍永遠有假想敵。
什麼假想敵?敵人有「三電」。一曰電視,二曰電腦,三曰電玩。三電之威脅自小至大,越是後面,被踏伐的篇幅越長。
我可以理解:這種書是寫給家長的,而家長看孩子最看不慣的舊習莫過於「三電」,是培育閱讀這新習最須取而代之的時間卡位者。既然最大宗的讀者有共識,抓到讀者胃口的寫手也往這方面投其所好,最後往往都會攻擊「三電」的不是,認為電視電腦電玩讓孩子的知性與腦力在成長期被折磨倒退. 


家長腦海中的假想敵「三電」:電視電腦電玩


兩者都很荒謬。
提供書單,是我們台灣人還活在教科書,指定讀物這種"御用"舊習的遺毒,認為書該是要被規範的;否定「三電」,是我們老一輩粗率決定了媒介與內容的掛勾,認為電紙本與冊葉的形式才是正統古典。
不管哪種,都不是什麼好到哪裡的觀念;說更直接點,如果孩子閱讀後還會變壞,很大的可能會是這種疑風導致,不會是書害的。
我們身處二十一世紀,這是個前所未見的大知識時代。我們能比任何朝代的人物都更容易接受教育,得到免費資源,找到國際學友,更有著數不盡的數位工具提供我們爬疏的方便。前提是:我們會善用電腦。
電視的方便,早就已經是表演藝術轉移重心的藝術平台,使用時間超過一甲子。
電影的誕生,也延伸自傳統文學理論中,戲劇貴屬四大文學的研究延伸。一個不懂鏡頭語言的人,現在機近文盲,不配在當代稱為讀者。
電玩雖然所起甚晚,但是就像漫畫與動畫的處境,愈來愈多研究在探討這會不會是「第九藝術」的興起。
......
閱讀是種廣泛的興趣,如果斷然割捨這些,有如斷腿競走。難道所謂的教導孩子閱讀,指的是教導孩子否定未來,擁抱過去,在獨學中喪失在變化中找尋經典的精神嗎?
  


閱讀神話,閱讀閒話


台灣閱讀人口很少,這是很多名家呼籲的危機,我同意。
買這種書教小孩子閱讀來挽救後代?我只會說,這是加速閱讀精神的喪失。

閱讀是種人文,是種文化,但也是種在歷史的辯證中,找尋真實價值的挑戰。如果家長想抱著溫室主義繼續找書單教小孩,我想.....爸爸媽媽們,你們乾脆去博士館偷幾卷羊皮或冊葉,丟給孩子從《竹書紀年》,《泰利絲手稿》讀起吧!多有閱讀派頭啊!
 家長不愛讀書,家裡卻跑出文人學者或大讀書家的案例非常多喔.可是家長抱著錯誤觀念,強灌閱讀,又有一些無良寫手與庸俗雜誌自許「文化」揠苗助長,那更是毒上加毒。
 我也不敢說:書單是錯的,因為我不敢輕言閱讀能一蹴可就或天生神力,沒有任何索引典的體系帶領或自己有丁點的獨立想法前去讀書,就可以有所斬獲.
我只是討厭家長強加一套知識脈絡(通常就是開書單的人的脈絡)給孩子前,沒有察覺書單背後象徵著一套知識體系,而只是盲目以為書單這行為的正當性,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危險。

《越讀者》 郝明義著,談及跨界閱讀的作品,也是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