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on

記錄一些我這兩個月間有想法的東西,以作備忘。
內容移植自我的噗浪
鋪浪定期更新,網誌內容則會修改鋪浪文章的些許內容與時間,演員照片之類的東西大致上不移植到網誌內。










"寒戰" 

  懸疑鬥智片。香港警隊一輛衝鋒車被人挾持,警方高層派下最精銳的兩位副處長(由郭富城,梁家輝飾演)出馬指揮救援活動,代號寒戰行動。敵人以匿名電話指揮一切行動,且洞悉警方內層,加以警局內複雜的交互關係,最後導致了此事件不可挽回的結果。這次挾持的餘波也逐漸撥開了香港警察機制一連串的危機與腐敗之處。

  宣傳極大,號稱十年來最佳港片。不過相信大家只看這段劇情介紹,看到的比較像是這十年來警匪港片的故事極大成吧......
  我自己看香港警匪片,它是種港片模仿美國電影後逐漸出來的變種類型片。香港這二十年出現過非常多獨特的警匪電影文化,這些電影的故事不常著眼於警察與匪徒拔槍互幹的場面,反而常拍出了許多異種。例如無間道系列強調的臥底情節,臥虎紕漏警察機構所謂的污點證人制度是賄賂,PTU展示了警察以法為名的人治,暗戰談及警匪有時為了談判會拿人質做交易...很多獨特的文化現象。
  無間道系列太紅了,讓很多影迷開始注意到香港警匪片有獨特的地方。我相信寒戰宣傳標語理的"十年最棒港片"是在針對無間道系列的票房與口碑。但實際上,在無間道系列前,香港警匪片就已經不俗。這一次的寒戰說是對香港被大陸市場左右,越來越欠缺港片本位的一個反擊也不為過,這是完全回到香港,以港警為主角,以香港自豪的治安為主題的故事。
  寒戰的故事簡明俐落。外行人看寒戰很爽快,因為它每隔十幾分鐘就會來場大槍戰,大飛車,大打鬥還有大爆炸,毫無冷場。內行人看寒戰會看到香港電影產業進步的一面,例如早就具有國際水準的高角攝影與跟拍,更不提卡司與編導的到位。六七年前我聽過個網路笑話:今天舉辦一場電影夏令營,每一國導演都出席,那麼贊助商只會給兩國人免費的水喝。一國是美國,一國是香港。
  寒戰會是今年最棒的港片。 卡司與幕後的優秀表現絕對無庸置疑是主打片的水準。此片在台灣上映前也已經在內地有了驚艷的開票紀錄。除了票房之外,寒戰刻意在片中無所不用其極的宣傳港式價值,更是它被強調是最佳港片的一面。劉德華以插花一角的方式替全片最重要的一幕發言演出。香港是法治區,香港的榮耀就是法治的榮耀,不管回歸前後都是。這發言有沒有針對內地的意圖,任君解讀了。
  而,寒戰會是十年最棒港片嗎?我不覺得是。它有些缺點顯而易見。劇中的要角們快人快語鬥智鬥謀真的痛快至極,可是懸疑把胃口吊太高,結果兇手的真面目陽春到...唉,誰猜不到阿?應該說,某某人你還不如不出場呢。加上我看了片尾彩蛋,擺明是要拍續集的意圖會讓我很反感。
寒戰的題材很有破壞力,但拍出來後的結果並不銳利。 我心目中最佳的警匪片還是"PTU"。2002出品,勉強還算是十年港片的範圍吧?















































"鬼店"(The Shining)或稱"閃靈"

  主打恐怖的類型片。作家傑克應徵了一份雪地山莊的差事,在冬天五個多月內替積雪難行的旅館看門,於是傑克帶著一妻一子前往山莊過冬,工作之餘專心寫作。傑克的兒子丹尼有特殊的靈異能力--閃靈(Shining)能看到過去未來諸物,,這個能力告訴丹尼此行並不單純,果然事情就此發生

  此片飾演父,母,子的三位演員都非常到位。這些演員的渲染才讓這部片的一切則以成行,說演員是電影在集體即興創作的過程中最有發酵性的要素也不為過。 
  鬼店是大導史丹利庫柏力克的作品,懸疑片迷排行的經典大作。我不大了解懸疑與恐怖片這些類型的發展,僅就鬼店一片去看待。
  原作故事出自史蒂芬金,微微可看出此作本來就有著極佳的張力結構:三位主角共處一間密室(是的,這算很大一間的密室),父親有遷怒兒子小看妻子的威權特質,母親神經質的互子同時不敢過問丈夫絕口不提的寫作進度,兒子有靈異特質卻只默默在眼皮下觀察雙親的變化。鐵三角的相互牽制下促發了時間流逝中逐漸變化的關係,可謂經典的懸疑架構。搭配上庫柏力克爐火純青的場面調度與色彩概念,形成了非常有趣的一連串畫面:明信片般的明艷色彩,卻上演著黑色肅殺;由於我是連著此片的紀錄片(另有一噗記著)詳盡解析了庫柏力克在此片獨具匠心的種種安排,實在不得不佩服這位導演對一切擺設都恰到好處的功力。
  我不洩漏太多故事情節,只是我認為很可惜,此片最後迎向結局走向了一個尷尬的雙岔路:這部片的主軸到底是心理詭計,還是惡靈作祟?傑克發瘋後看見了一個又一個幻覺,觀眾得自行解讀每個部分是真是假,是種代入的樂趣;然而太多太多的蛛絲馬跡又顯示了,這間雪地山莊有真正的鬼,真正的靈異力量,真正的超自然能量在作祟著,丹尼看到的種種,還有傑克在罐頭倉庫時逃脫的Bug(這是一個絕對無法反面打開的門口阿!),結局的靈異照片,都無法以幻覺掩蓋。
  這或許是導演的意圖之一,只是在結局做出了這樣的開放式解讀,不管觀眾選擇了哪邊,都會讓前面的某些場景更加的曖昧。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做法...!
  感謝學長阿逼邀請我在他家看了這部片。



維基介紹
原文








"鬼店327號房"(Room 237)

  紀錄片,不過更像是粉絲影像合集的90分鐘影片。一群喜歡"鬼店"(The Shining )的影迷們聯合各大部落客,影評達人,以及歷史說法,共同討論了關於鬼店一片的種種可能性與陰謀論的部分。其中幾個大題目有:237房號是甚麼意思?旅館的空間配置的視覺弔詭?鬼店隱藏的納粹副文本是甚麼?等等

  對於後現代解析來說,作者意圖只是作品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讀者天馬行空的心得只要站得住腳,就可以暢所欲言。此紀錄片可謂一例。"鬼店"絕不複雜,卻可以找出連續90分鐘的想法轟炸我們觀眾,真的是要很狂熱的影迷才會做呢.....
 有些梗還滿言之有物的。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去認真找片商查證,但聽起來說服了我。例如:丹尼在片中三次繞旅館走,兩次出現了荒謬的空間跳躍,從一樓到二樓,這是導演刻意的視覺陷阱。又或著以結構分析旅館,發現旅館經理室的窗戶是不可能看到戶外的,結果拍出來是一片綠林...。
  有些梗就頗陰謀論了。我是在金馬影展時看此片,散場時還真不少人編離場邊罵扯蛋,真是奇觀!例如:庫柏力克有幫助阿波羅十三號登月造假的特效部分,傑克在裡面對妻子的台詞就是庫柏力克對妻子質疑的痛斥。這也扯太遠了吧這!又或著,如果把此片同時撥放倒印,片頭的長鏡頭與片尾的字體剛好可以結合成一張明信片,彷彿邀請著觀眾。我想導演調度能力再強....應該也沒想過有人自製蒙太奇上映的可能吧...
  感謝學長阿逼邀請我在金馬看了這部片。有意思,讓我對文本解讀有了很多想法。








"科學怪犬"(Frankenweenie)

  電影史上第一部3D定格動畫。鄉下小鎮新荷蘭村是個雷雲陣陣的地方,當地小學的學生小男孩維多(Victor,名字致敬科學怪人一片)內向羞澀,唯一的朋友只有親暱的愛狗史巴基。然而史巴基卻在一次車禍中不幸過世。難過的維多在自然課上聽聞了生物電流的軼聞,渴望愛犬重生的他偷偷進行了一場禁忌的實驗,讓史巴基的屍體死而復生。這樣一頭殭屍犬在小鎮上會引起甚麼樣的騷動?大導演提姆波頓續"聖誕夜驚魂""地獄新娘"以後再次執導動畫片。

  我帶著兩個小孩子進電影院,期待理所當然的,很迪士尼的美夢故事,結果故事進入中間就開始"超展開"了  ,小學生們模仿維多復活自己的寵物,卻也刺激了神祕的超能力出來,成了一場怪獸大亂鬥的競技會吸血鬼蝙蝠,地底人海蝦,木乃伊毛蟲,酷斯拉海龜都跑出來大鬧特鬧,簡直是致敬大會了。提姆波頓執導過致敬B級片生物的星戰毀滅者,梗不新鮮,但出現在這裡就很意外了。
  結局是大家都過起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個童話片,小孩子即使無心復活了愛狗,片中也沒有任何人譴責這種死者復活的行為是否恰當,只有祝福溢於言表。因為是小孩子嘛,所以做甚麼都會比較被原諒的。
  提姆波頓自己設計的人事物都不是第一眼會討喜的造型, 聞天洋對此片的影評所言,這是個不討小孩喜的小孩動畫......可是,我帶去的兩個小鬼超愛的耶?她們看哭了,結束都說很想養史巴基呢。也許我們大人以為的討不討喜也是我們自己畫地自限也說不定!?
  此片以定格製作,3D為後製完成,但破綻極少,值得一看。此片如何定格拍攝此片同時是提姆波頓導演二十年前的短片翻拍之作,當年可不是動畫,是真人與真狗演出!舊片劇照,如果是真狗化妝上陣,喊得出史巴基這隻滿是縫線鋼釘插體的白狗很可愛的人會剩多少呢?也難怪當年此片被迪士尼打槍停案了!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以現代為背景的懸疑西部片。在1980年的美國德州一處發生了毒販爭執火拼的事件,死傷慘重,無人生還。本來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一位路過的獵人卻意外撿拾了雙方本來攜帶的交易鉅款,且起了貪念獨吞。等到獵人後悔想把錢箱放回本來的位置時,事情已無法挽回,殺手出動,警察也追蹤著黑線而來。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此片為名導柯恩兄弟贏得200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片名原稱No Country for Old Men-片面翻譯是"沒有老者的國度",這同時也是片中獨白最重要的警句與意涵,難以單用這幾個單字釋出全義。台灣翻譯"險路勿近"刻意貼近了此片有大西部片翻案的意圖,翻出了個西部與公路電影都適用的漂亮字眼,可惜失之原義;另外一譯"老無所依"直接延用成語卻意外精準,我滿喜歡的,但這個標語又失之此片不同時也是帶有懸疑刺激的主流片種。兩種名字各有了一次值得稱讚的地方,讓人感覺翻譯的精深之處阿......

   關於人物的部分:
  喬治鄰飾演獵人Moss。僅以故事主線看應該是個主角,因為一切由他開頭,但實際上他這個牛仔獵人一點也不硬派,只是外強中乾。看起來很正直實際上貪婪游移,說得很硬派的我要保護妳的台詞結果幫倒忙,下場也順水推舟的不怎麼英雄。我認為這是電影反高潮意圖裡最明顯的一個傢伙了。
  近年接片狀況讓我很不信任的湯米李瓊斯飾演警長Bell,身兼旁白。戲份不多,但點題甚深,戲內戲外都對於Old Man做出了最佳的權勢。我相信很多人會對他的台詞深入探討,無奈小弟年輕資質也不佳,只覺歷不知何,他一出場的片段我常常抽空去喝咖啡!
  哈維爾巴登飾演殺手Chigurh。人物塑造搶眼,外表獨樹一格,幾乎有獨當一部新片主角的格局。他以此角拿下奧斯卡最佳配角,片中的他呈現了毫無連貫的瘋狂舉止,片子裡那個西裝牛仔說Chigurh是個有幽默感與原則的殺手,我卻只看到這個殺手反覆無常而且沒有幽默感--他那個投硬幣的玩笑算是幽默嗎?不,那只會讓被害者整個精神被壓迫到極限,連黑色幽默都稱不上。
  
  險路勿近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電影。他的情節可以說是全部建立在反高潮這個意義上。玩弄類型片致敬的電影不少(機飛總動員,摩登時代,近年的浴血任務),險路勿近則是建立在兩個脈絡上的反高潮:一部分是我不熟悉的西部片,一部分好來屋三幕劇必須具備的種種俗套。
  我不看西部片,雖然朋友阿槍會推薦一些西部好電影,但我對西部片的概念還是很模糊,僅只約略知道這種類型片該怎麼去營造氣氛。險路勿近發生在德州,又是群牛仔,理應要尋西部片的套路發展出理所當然的一些東西。但沒有,片中的德州處處突兀著西部片的傳統場景佈置。牛仔穿著西裝住店,現代化的車輛,毫無浪漫可言的殺牛而非趕牛。處處險露了刻意不適的異常西部
  反高潮的地方我就可以大談特談一番 。全片可說是諷刺傳統的電影敘事俗套極致的集大成。人物上荒謬不堪,一個貪心牛仔被殺手追殺,已經毫無浪漫色彩可以修飾,在追捕的過程中處處都是冷面,原以為主角要英勇大戰的地方卻見他落荒而逃,原以為殺手一帆風順就在下一秒出了本不該出現在故事裡的多餘情節-車禍。結尾更是一絕,獵人的妻小與老媽下場並不好,而且極盡諷刺獵人逞英雄的蠢舉,這是這樣的電影不該說出口的事,險路勿近卻大拍特拍。
  這些都是塑造情節必要的嗎?我認為不是,這些都是刻意加進去的東西。導演兼編劇的Core兄弟大可以讓故事很簡單,反正這部的高潮在後半段,前半段只要稍微弄得緊湊刺激就可以過關了,為什麼要一再迂迴繞道的點出一些旅途的意外呢?這應該就是在做出諷刺的影外之意。
  一部如此反高潮的這部片可以取得向來欣賞戲劇性轉折的奧斯卡影片賞,可說是美國影界對導演兩人出道近三十年的肯定。
  嚴肅的一些想法到此為止。再來是自己妄想的部分。
   
  不覺得這個殺手的設計很"漫畫"嗎?帶著一桶氧氣筒四處殺人,這樣的視覺效果太驚人了,遠遠比這部片該預期達到的效果更好。這個壞蛋只在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裡出場下台一鞠躬實在太浪費了,他的角色可以挖掘的地方足夠另開一個電視劇長篇去大加演出。但他更適合漫畫長篇些。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於1976年執導的電影。主角費維斯(Travis )是越戰退役的年輕軍人,他無法在晚上入眠,成日流連街道,索性接下夜間計程車的工作餬口維生。他喜歡看色情電影,他痛恨紐約這座都市晚上充斥著的犯罪與淫穢,在他追求一名議員助理未果後,他發現自己也是這墮落都市的一環,而開始有了改變自己的念頭。然而,事情卻往突發奇想的路線前進而去。

  勞勃狄尼洛於今已是聲譽顛峰的影帝(其中功勞也要多半歸給與馬丁導演的多次合作),演出此片時他接續了他在教父續集的所有優點:精湛的模仿演技與俊俏臉孔。當時的他真是帥到無話可說,比今日的戲精形象多了幾分勾人之處。
  讓我突兀的不是主角費維斯在故事中逐漸發狂,發癲的奇特舉止,而是在他發洩完以後的下一段結尾。非常詭異,至少我比看鬼片還嚇得難掩驚餘。那就是:「幾個月後,一切回復了正常,費維斯繼續當著他的計程車司機」。
  這太不可思議了!費維斯抓了狂,開槍打死三四個人,我也眼睜睜看著他的內心--同時也是電影獨白的部分--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人的模式,結果他竟然變得回來?還繼續開他本來不想開的計程車?費維斯刺殺政客失敗後,全身的熱火無處可去,只好找上雛妓與皮條客,狠狠的以殺人的方式無端宣洩掉?恩,聽起來如此的性暗示與象徵呢。難道費維斯對於罪惡與拯救雛妓的念頭是如此之弱,開個槍就沒有想法,拍拍屁股走人?這是怎麼樣阿這...
  .好吧,至少結尾時,他繼續開計程車,接上了本來看不上他的議員助理,出了一口氣。(這或許也是諷刺了現實的社經地位吧,沒成名前的費維斯只是個愛看小電影的屁,成名後的費維斯就被報導成地下英雄)。
  只是他甘於如此嗎?他轟動了紐約,難道他不會再想要再度燃起體內的那股甚麼,不管是正義感還是自我滿足的衝動嗎?
  片尾了,鏡頭漂亮入鏡了幾道霓虹燈光,我們看著費維斯手持方向盤,伴隨陳舊街頭與髒亂的車廂跳表緩緩持向街頭。但在結束前,他猛然往後照鏡瞪了一眼。電影結束。他到底看到了甚麼,我們也不得而知。對我而言也不重要了,我根本覺得結尾這一大段都很莫名其妙。

 維基介紹
原文






















 "蠻牛"(Raging Bull)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於1980年執導的電影。改編自中量級拳王傑克史莫塔的人生經歷。拳擊手傑克拳風凶狠,被拳壇稱呼蠻牛(Raging Bull,也是憤怒牛),與這個稱號相呼應的是他那火爆脾氣,驕傲且容不下其他人,僅有弟弟與妻子願意跟隨他吃苦。蠻牛傑克一生起伏波瀾,此片以大膽的黑白片形式記敘了這位拳王的種種經歷。

  說到拳擊電影,就會談起影響後世表現甚深的"洛基"系列。拳擊手洛基不管發生甚麼樣的感情糾葛與事業低潮,因著他的奮鬥,他永遠能在拳擊場一場十回合的奮鬥中贏回一切他應得的(至少是故事偏袒他的)一切。洛基是一部拳擊童話,也是一場美國神話,敘說努力終將迎刃而解困境的神祕力量。
   "蠻牛"上映時代約與洛基第三集相當,則呈現了與洛基忙於對打蘇聯拳擊手大相逕庭的一個悲劇故事。他的人生只有拳擊與弟弟,卻因為自己懷疑弟弟與太太有染而放棄了後者,之後因為沒有弟弟支持也失去了前者,成了以低級笑話混飯的主持人度過餘生。拳王退役後下場淒慘的故事所在多有,以打人為業的蠻牛傑克終究也無法抵抗社會的挫折而折角,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維生。就像他在結尾入獄時對著牆壁問的問題:Why?Why?Why?
  傑克不是麻木的人。完全相反,他很敏感,但他的感情世界只融的下自己的感情:他在意自己的苦惱與歡喜,對於他人則只有生氣,再生氣,一再生氣這種態度。他只學會了以憤怒咆哮來對別人說自己想說的東西,但當別人聽完理解以後,也注定永遠離他而去。他老婆理解這點,但也無法忍受下去,終究離婚走人。這是個社交處境上學習失當的悲劇。

維基介紹
原文























"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於1990年執導的電影。美國50年代義大利黑幫發跡,幫友們吃香喝辣,出口闊綽,主角亨利雖然不是義大利人,卻自小就渴望當個如此體面的黑幫人物,以此為人生目標.這個故事就是關於亨利與朋友們混跡黑道三十餘年的起起伏伏

  我一直把他跟教父(Godther)做比較:
  教父的幾個主要人物都是幹部等級以上,非首領即參謀,我們可以看到艾爾帕西諾,馬龍杜白尼,勞勃狄尼洛三人那股威嚴,慈愛與智謀,懾於他們的這股魄力,欣賞義大利黑幫獨特的家讀觀念的浪漫之處
  但要保持浪漫就要在刀口上生存.四海好兄弟就是強調了刀口,三位主角從小混混不停爬上去的過程不知不覺間已是墮落失格,最終仍舊當不成榮耀的一分子,而只是偷雞摸狗之輩.
  一樣是談到義大利黑道的電影,教父與四海好傢伙我都很喜歡.兩者都有優秀電影該具備的歷久彌新之處.我個人的喜好排序是教父2=教父1>四海好兄弟>教父3 吧.
  勞勃狄尼洛在此片也有演出.一個演出過教父的男人在這部卻是在老大眼皮下做見不得光生意的混混,頗有諷刺感.

維基介紹
原文













 

















"超危險特工"(RED)

  動作片。CIA中情局曾為某些特殊分子分類標籤,這些人是RED(Retired,Extremely Dangerous ),是退休且極度危險的前特工們。法蘭克是其中的一員,年過事業巔峰後自CIA局退伍,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有日傭兵闖入他家行暴,成功擊退入侵者的法蘭克開始了逃亡之旅,在搞清楚自己捲入了甚麼之時,他也開始招集起過去認識的老夥伴們,與陰謀一較高下。

  一個很有趣的電影。當人年過半百,體力開始衰退,成長不再那麼迅速時,他們會做甚麼能做甚麼?我最近跟朋友K一起看的紀錄片"不老騎士"跟隨著一群八十歲老伯環島,這部RED則做了最誇張的事情,讓一群退休特工大戰現任特工。因為是電影,原作也是漫畫,當然就轟轟烈烈的大鬧一場了
  在這個成本兩億大片四處跑的時代,RED強調戶外場面的武打槍戰其實並不出色。但這群老演員很有喜感,也很有味道,只要他們出現在鏡頭上彼此調侃,化學效應就強烈的不得了,是個觀賞過程絕不煩膩的極佳選角。
  似乎要拍續集了。所以會找更多老年戲精來參一咖,像浴血任務那樣嗎?亦或以年輕人組延伸出新主線呢?希望是前者啦。

























"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或譯"雌雄大盜"

  真人真事改編。經濟大蕭條時代,百無聊賴的女侍邦妮(Bonnie)有日遇上了剛出獄的車匪男賊克萊(Clyde),克萊掏出腰間的手槍,邀請邦妮加入跨越洲際搶劫的瘋狂計畫。兩人一拍即合,鴛鴦大盜四處劫車作案,隨著兩人名氣不脛而走,逐漸引來了警方的追契與雙方處境的轉變


  遽聞吳宇森在建立自己成名的暴力美學風格時,受此片著名場景的結尾大掃殺很多影響。看過的我也不會懷疑誰影響了誰,明眼人都可以知道結尾那震撼的血雨是看過就無法忘記了的一幕。
 一對男女一拍即合,馬上上車搶劫,這麼不可思議的想法從何而來?我認為是這樣子的:邦妮對克萊是一見鍾情,所以才會死心蹋地跟著他四處走,即使克萊的性障礙卻是兩人感情的高牆。這是典型的沙文主義,也是典型的大男人思想
  我喜歡這種漫無目的自由自在的氣氛(即使隨著時間變化越來越悲傷),這部片對於談論每個角色的個性特徵有個有趣的方式,那就是絕對不演出任何一人的獨腳戲與內心獨白。全片所以場面都由兩人以上的持續對話建立,在話語交鋒的過程中自然凸顯了種種的衝突:邦妮與克萊嫂子的價值觀天差地遠,司機C.W盲目崇拜克萊而不思改進,都是以對話的方式建立的。唯一不是對話的動作戲是做愛,但做愛卻是個更大的隱喻。邦妮與克萊無疑是搭檔,旁人看來也是情侶。為什麼克萊無法對邦妮起反應,無法做愛?在現實世界,克萊是個出櫃的(挖喔! )在電影文本裡,兩人無法做愛,我看來是在表示,表面上相愛的兩人其實還存有芥蒂,無法相融為一。克萊說邦妮是他看過獨一無二的女孩,他不是為了上床跟她搭檔,但這是真的嗎?不知道。邦妮聞到了冒險的氣息跟隨克萊搶劫,但這是真愛嗎?不知道。這樣去看待,結尾兩人魚水交融,也真心接納彼此。很俗套的看法,但合情合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