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on

電影:《小可愛與拳擊手》(Cutie and the Boxer)
語言:英語,日本語
上映日期:2013
導演/紀錄編劇:Zachary Heinzerling





剪影,以及真實藝術作品

關於藝術家,你我知道的還不夠多。
《小可愛與拳擊手》紀錄了兩位畫家的三個主題。
一是「小可愛」筱原乃梨,六旬高齡持續創作的堅持。
二是「拳擊手」筱原有司男,八旬高齡持續創作的童心。
但更多的是:小可愛「與」拳擊手。
要拍兩位藝術家傳,大可僅做兩部個傳合集,混「小可愛,拳擊手」各一,至多貼個對談就算了便可,本片卻能切實拍出兩者的鏈結。

本片貼近私密,捉到乃梨與有司男之間那一絲又一絲幽微且隱,卻影響彼此個體甚深的感性鏈結。看妻對夫年齡差距的隱忍,看夫對妻清貧養子的無奈,皆依靠彼此共鳴的逐夢慾求,層層疊疊堆積出彼此四十年來的關係。這細簍綿密處,誠然是本片最精彩動人的藝術成就。
筱原夫妻現今仍在紐約打拼,靠藝術創作維生。
關於他們為什麼來紐約,如何相差二十歲而結婚,甚麼是拳擊藝術(這我滿有興趣的),還有藝術家維生不易的無奈,都有全面性的呈現。

看片尚淺的我自己看這部,有了些對紀錄片的新想法。
紀錄片的職份,是透過「我是真人真事真拍」的心理期待,令觀眾比觀看虛構作品,更容易接受電影呈現的真實性,即便這真實性依舊建構在導演不見於影像上的剪裁與選擇所累積的暗示,仍舊如一。
因為是真拍,所以我們觀眾不會有如觀賞有劇本的作品,依照長年的觀片法則,揣測接下來劇情會出現琵琶別抱的三幕劇式轉折,因為現實沒有劇本。
然而,正因為沒有劇本,觀眾也同時更容易去惴測企望,現實中出現離奇的變化,暗暗期待真來場琵琶別抱,會引發甚麼辛辣場面的八卦。
既然如此,會不會紀錄片也可以操弄這樣的心理,讓紀錄片產生一些戲劇效果呢?
這是以後要去學的課題。


中間那位就是導演老兄,Zachary Heinzerling

強烈建議看片前,得先了解一下導演Zachary Heinzerling是以甚麼方式去拍攝這一部紀錄片。


此片太近了,不管是鏡頭與被攝物在物理距離上只有臉隔臉的密貼,還是從職場奔波到柴米油鹽皆捕捉到的密實,都讓作為被書寫的兩位藝術家「小可愛」筱原乃梨子 與「拳擊手」筱原有司男的生活,幾於無縫的被貼近曝露;而坦言道,他們兩位的生活,一旦無從讓剪接魔術粉飾,忠實呈現的無疑只有屬於藝術家的清貧與苦悶。
我們觀眾為什麼要看著剝去創作者標籤的藝術家們,一家三口活在幾坪大的狗窩,遭三萬元的房租催討所苦,被博物館收購員左右作品身價而無奈,連搬運工人都請不起只能流汗搬貨去畫廊,甚至賤賣心血只求溫飽?
像我這樣的凡人,根本不願被旁人知曉自己的清貧與失落,只恨不得永遠看似風光。
而,這對年過花甲的白髮夫妻,要把自己在社會框架下看來沒錢~沒權~不顯~不閒~可說一事無成的藝術家生活,搬上螢幕任人賞鑑,其舉談何容易?
而他們答應了。
因為他們覺得,這算是提供另一個藝術家,電影導演Zachary Heinzerling一個創作的機會。
這樣的答應背後,是有多大對藝術的坦然,其實亦是幕外可以印證這對夫妻藝術堅持的玩味處。

對了。
對於筱原有司男的生平有興趣的觀眾,他在另一部電影也以真人真事的身分,影射其中:
對於這樣一位特殊的藝術家生活,又或是對藝術家這件事情感到好奇,不妨也看看北野武的這部片吧。也是傑作喔。


(完)
2014,06,07 發表於噗浪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