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不可盡考,在孔子誕生以前,中國學術到底是用甚麼樣的方式傳承下去。 |
起因於ptt前陣子對於儒家思想毒害華人社會的辯論。
文章已刪,無以連結。反方的論點簡概來說,便是:
ㄧ,儒家思想並非華人社會病因。
二,儒家思想曾經變質。
三,現代華人必須追朔於孔孟時代的儒家思想,方能讓儒家思想重生。
如此三點。
我對這類文章的情感很複雜。
筆者不滿臺灣人錯誤解讀儒家,寫文匡正的那股憤慨,我感同身受也拍案叫好。
只是,為了反黨國式儒家,而援引先秦儒家,套以「今人今釋」的作法,我覺得其實是把雙面刃。
漢學大家:鄭玄 |
熟悉儒家的人想必都知道漢學與宋學之分。
漢學與宋學兩家解讀孔孟諸經的角度之迴異,直接決定了他們經世致用的方式。
漢人推崇「素王孔子」,以經治國,河圖術數與毛詩大序皆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宋人推崇「至聖先師孔子」,以經治己,修身養性之入門法皆傳之至今。
大體而言,現代人讀儒家是跟著宋學朱子的老路,把四書伍經當成修養品德的書本;漢學強調的管理之術與政治術謀,色彩都淡化甚至不提,頗為可惜。不過這不是重點。
我要說的是:回歸先秦儒家,以「今人今釋」來解釋的行為,其實很像一種事情,就是基督(新)教的個人解經。
基督教與天主教正面碰撞的一個規範,就是沒有受過神學教育的個人能不能以自己的意思解經文。
在今天看來,可能會有人疑惑,讀本書而已,為甚麼還需要受過訓驗?然而這正是「詮釋」一字的深義。
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最後說出來的話究竟是別人的意思還是自己的意思?
假如你腦內的想法並沒有吸收到作者書中獨有的知識框架,你只是讀完後找個書中比較切合自己的想法去說,這不叫詮釋,這叫拿別人的磚塊蓋自己的房子。
以自己的觀點解儒家古經,說《詩經》是男女歡愛之詩非政教之詩。這有達到反對後黨國教育(跟隨宋學)俗濫解經為政治的作用,卻沒有達到知識高度的作用。
宋人解詩經,反對「淫」情(男女歡情之意),所以說《詩經》是政治詩。然而宋儒之說亦有可觀,為甚麼?因為他們透過理性的考證,證明了西周采詩獻詩傳說的不可信,詩經作者很可能都是在朝廷工作的士大夫。既然是士大夫,此詩旨於政治,就有了一定的根據性。
這就是「詮釋」的學術之處,亦是宋學之所以能立基儒學百年鼎盛的理性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宋學與理學大家:朱熹 |
回到開頭。
用詮釋先秦儒家反對「儒家迂腐」,要冒的一種風險就是:這到底是有基礎的翻案,還是為反而反的掛名?
細究探討,「孔家店是奴才學」的說法固然會讓人跳腳,但秦末漢初環境下,《周禮》以帝王為中心的儒家烏托邦,《尚書.商書》不忌奴隸的政治理念,《禮記.坊記》《禮記.表記》毫不忌諱說出人民欠管欠罵的政治菁英立場,不正也真的反應出先秦儒學亦有它的時代性,也就是階級意識強烈的一面嗎?
假如要援引詮釋先秦儒家,這種社會層面的知識是一定要具備的。如果先秦儒家確實有那麼幾分現在看來迂腐的味道,談事實的人就不能不明白講出來。
假如詮釋先秦儒家只專挑對自己有利的,對反宋學有利的,對反黨國教育有利的,對反國民黨有用的,對反服貿有用的,對左派精神有用的.....挑出來講,我認為,這不叫真正在替儒家辨明。這只是包裝成儒家立場的個人見解罷了。
不過,在今天這時代,儒家作為基本的生存環境--學習機構都沒得生存了,有人願意在年輕人的網路世界談儒家正統,也許已經實屬難得,我在這裡妄談甚麼詮釋精神,追求真理,大概反而是掃了最後一批儒家護衛軍的心意也說不定.....
哀哉,哀哉!
(完)
2014,06,30 發表於噗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