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電影
★★☆☆☆
阿福:「老爺,現在要放你最愛的主題曲。」此時銀幕響起的,是1989年提姆波頓版蝙蝠俠電影的主旋配樂。整部片至少用了三次這個橋段,而這就是我喜歡這部鬆散電影的唯一原因,原來還有人記得,諾蘭或許為這個變裝偵探帶來過一時的持盈,波頓卻帶給了他永恆的中興,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仍是。
★★★☆☆
總算搞懂《第一夫人的秘密》給人的芒刺之感從何而來,不是多了歷史,而是少了旁白。
★★☆☆☆
Reader兄的短評依舊客氣但犀利。「君不见Pedro Infante的后人这几天抱怨Pixar没问一声就用了老爷爷形象的新闻可有多么反讽?英语媒体竟无人报导。我说老墨啊老墨,这只是肖像权的问题么?」這不就是把人家的國民英雄拍成殺人越貨的惡棍嗎?再看《海洋奇缘》,皮狄如今著實是沆瀣一氣。
★☆☆☆☆
濫唱不如不唱。
★★☆☆☆
沒有安插一個吃素的角色出來嚷嚷咄咄﹐真是謝天謝地。
★★☆☆☆
呃,坎城主競?除了鏡頭使盡吃奶的勁朝演員臉黏以外,這片的內核跟《玩命關頭》有差別嗎?
-
Soviet only
-
「破碎的三角牆,坍塌的柱子,被認為見證了這座神聖大廈承受電殛與地震之最基本自然毀滅力量之奇跡。然而,就其人造性而言,此一廢墟顯現為古代的最後遺跡,在現代世界中只能以其物質形式被視為一片古蹟如畫的觀光景點。」(參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546356/)
《亂世兒女》(Barry Lyndon)1975,英國等
★★★★☆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
如果說我覺得《3D食人魚》比這部好看,會不會遭天譴……
《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美國
★★☆☆☆
謎底驚而不喜。
《E.T. 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美國
★★☆☆☆
三十年前E.T,三十年後Avatar,咱們大眾文化對外星人的移情想像依舊沒有變化,非得要「人模人樣」。
《破裏拳Polimar》(破裏拳ポリマー)2017,日本
★☆☆☆☆
最無神的一位破裏拳,最無神的一次坂本浩一。
《刀背藏身》2017,中國大陸
★★★☆☆
不知道有多少人發現,大刀擂台賽混進了一個菲律賓魔杖的武者。這個細節指向的,是徐浩峰所精擅的、對「武林神話」的瓦滅與嘲弄──原來誰都可以是傳說中的大刀隊,即便不是中國武術也行。然而,難道他沒發現,如果他自己都拍不出這兩種武術打起架的具體差別了,又有多少觀眾能看出來?真是自曝其短...
《鏽春刀II:修羅戰場》2017,中國大陸
★☆☆☆☆
要嘛杨幂是個錯誤,要嘛杨幂以外的都是錯誤。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Toivon
tuolla puolen)2017,芬蘭等
★★☆☆☆
......敘利亞版山田孝之?
★★★★☆
每年似乎總有這麼一部轉描電影,無論劇本、聲音、敘事還是意象都足以達標年度最佳,卻唯獨在數位轉碼(Rotoscoping)這個本質上匪夷所思地爛到掉渣──例如,誰說轉描就不用顧慮打光了?
《復醜仇同盟》(Revengeance)2016,美國
★★☆☆☆
一場穿著絲襪的男男肛交,遠比無數次的殺人放火威脅越貨更能證明誰是壞人?可以,這很Political
correctness。
《沉沒高校》(My Entire High
School Sinking into the Sea)2016,美國
★★☆☆☆
有賴電子遊戲的突飛猛進,這個時代的動畫遠比真人電影更加接近影史創初的物質本性,對更真實更細節的渴求拉動了技術發展的車頭狂奔,進化之速讓人咋舌;但,這也讓動畫觀眾對原地踏步的影像呈現,有了無可厚非的先天不耐。我喜歡這部動畫,但在喜歡之前,我很不耐,儘管我對這份不耐抱持無奈。
《小貓巴克里》2017,臺灣
-
去年十月,何瑞珠曾叫屈,屈於《阿雄與悉達多》何以連金馬動畫長片的提名資格都擠身不進,是不是金馬獎淪入歐陸影展的菁英品味,承受不住一絲一毫的本土氣息?今日看完《小貓巴克里》,我不想平反,卻有幾分悲哀,臺灣動畫美學的終極抉擇,竟然非得用或只能用這般水準的兩片當代表嗎......
《大護法》2017,中國大陸
★★☆☆☆
你們怎麼各個都讀得出政治隱喻,就我一個人覺得這只是披著修仙皮的仿黑色電影嗎.....
《大世界》2017,中國大陸
★☆☆☆☆
負一星。柏林評審是不是平常不看動畫也不看電影的?就算退一萬步,也不該是刘健而是李阳吧?
《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2017,美國
★☆☆☆☆
我並不好奇,女主角何以願意為了僅僅數面之緣的神祕生物就犯法偷渡;但我疑惑,依這脾性,她肯定常把流浪貓狗撿回家吧,為何家中只有三頭小貓呢?莫非是都養死了?看她照料生物的手腕之粗之愚,似乎不無可能。難怪女人與俄國人拯救了太空犬,美國政府卻創造了太空人,因為智不能增益善,卻也反之亦然。
《大災難家》(The Disaster Artist)2017,美國
★★★☆☆
比《鳥人》好。
《真實遊戲》(D'après une histoire
vraie)2017,法國等
★★☆☆☆
如此說吧:波蘭斯基(與山寨他的阿薩亞斯)拍的許多電影「都能」當作拉岡學派的教材,這部片則「只能」當成教材。
▲記動畫
★★★☆☆
在性愛中浮潛,在溺水中射精。
《暗房夜空》2017,香港
★☆☆☆☆
像古早味的伴唱帶,畫面怎麼演都跟口白搭不起來。
《啟示錄-霧霾之城》2017,中國
★★☆☆☆
小時遊民、中年手撕戰爭機器、老年卻搖身一變成了科學菁英?愛上紙片人的人果然什麼都辦的到!
《基石》 2017,臺灣
★★★★★
七月時,我曾寫給本片一句短評「這是2017年最好的臺灣動畫」。今天重看,發現這句評語寫的不對:「臺灣」兩個字多餘了。
▲記書
-
這人怎麼這麼囉嗦?
-
每次看都感到心痛,痛於在書中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