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有排名。
△不是純粹的佳作榜單,有的整體平庸但一兩點動人、有的爛到谷底不得不提。
△範圍限定今年有推出卻沒有上戲院的所有作品,可能有半年到一年間的時差。
▲
於2016年補記。
說件八卦。在我這篇寫到一半時,有個這兩年認識的朋友打給我,說他剛了讀我寫的《2014年今年令我印象深刻的XX》倆篇文章,說我寫的「還過得去啦」,但不應該繼續寫電視劇與動畫的這一篇了,說我為了勉強跟電影篇湊一對兒來補這麼多字很累也很不值得。嗯,是挺累的沒錯,而且坦白說,寫動畫在臺灣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一件事情,但他似乎沒想到另一種可能--例如,如果電影篇才是為了湊數才寫的呢?呵。
▲動畫11部:
年度最佳劇本,近五年最佳動畫候補。系列構成橫手美智子固然已經成神,然而全體劇組以最恰當的分寸與距離刻劃故事中這一家武藏野動畫公司,或許才是此劇成功的關鍵。戲外24集,戲中24個月,這是武藏野製作接案製作兩部動畫的時間,沒有雄偉且堅毅的開始理由,沒有明確且有收穫的結束理由,對職業的他們而言就是生活,只有生活。翻閱過往,《御宅族錄影帶》(おたくのビデオ)對御宅族與動畫人同行抱持自負、《動畫製作進行黑美》(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進行くろみちゃん)對同行抱持自憐、《駭客娃娃》抱持自卑,《白箱》則不然,它集自負自憐自卑於一爐,但把握的距離不濫情卻也不冷酷,當動畫師繪麻終於可以靠原畫糊口時,鏡頭的安排卻僅是遠遠看著她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當製作進行葵某日在平淡無奇的午休與常見不過的屋頂獨自吃飯,內心卻默默下了一生都要守護動畫人的巨大決心。但這就對了,這份距離遠比任何的爆料都要更為真實,更有力量,只要願意接受它。
寫了一篇隨筆,請見:答網友:《白箱》是部格局太小的動畫嗎?
與《白箱》同樣是近五年最佳動畫候補,該與《冰菓》《魔法少女小圓》《Star Driver》齊平視之的神品,更足以讓今年同樣玩超級英雄題材的《一拳超人》顯得小家子氣連連。在第二季播映完畢的2016年的現在回頭看,或許不該把評語寫死以洩天機,只稍稍說下第一季與第二季些許的風格差別。這齣故事發生於神話與傳說與幻想皆是真實的平行日本,坐落於特攝英雄與動畫超人還能並駕齊驅共談正義為何物的神化年間,每集必有的跳躍敘事扶正了正義辯證作為故事中心的正當性,這種結構注定系列構成將一馬獨行,然而在跳躍先後的吉光片羽卻是為了肯定懷舊氛圍與幻想孳生的密不可分而被盡力描繪,此時其他劇組的發揮就顯現。動畫之所以為集體創作魔術的理由莫過於此。
第二季結局後寫過一篇隨筆,請見:答網友:《超人幻想》這部動畫與正義無關嗎?
年度最狂單元劇。以《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為原型擴增到平行世界層級的正宗科幻超級大觀,上至大千宇宙下及致敬迷影,看劇組奢侈的在一集20分鐘電視劇中一口氣用光能拍120分鐘電影的創意,集集如此,集集不掉水準,真為他們感到銀河系級的敬佩與太陽系級的擔憂,深恐他們有天會因點子耗竭而開始嗜食同行的腦髓。太過癮了。
年度最佳短片。第一次感受到Gainax與Trigger這倆群動畫人在精神上是如此接近,藍天被電線桿線切割的畫面是Gainax最念念不忘的原鄉,Trigger則在藍天之上多了地面,也順勢將鄉愁推到極致。影片開頭,電光超人武史走在廢棄場邊,堆如山高的電視螢幕與燈管隨著1990年代一起沒落,然而螢幕上播著的那些事物:電光超人、金田伊功、圓谷特攝、巨大機人、山寺宏一與鈴木喜三郎,仍在歌頌那個年代的一切美好,它們被捨棄卻沒被忘記。這份美好最終衝破次元,喚醒了武史在現實中變身超人的力量,也喚醒了一整個世代觀眾對回憶的重憶與咀嚼。「故事是有力量的!總有一天,聽故事的人會從虛構中提取繼續或重新在現實中戰鬥下去的動力!」這份明喻,叫人看得甜蜜如斯,卻又淚流滿面。
連帶推薦一下《日本動畫人展覽會》(日本アニメ(ーター)見本市)這系列讓我亮眼的六篇:
第10話《ヤマデロイド》
如夢似幻,是我舞臺。
即使不是作豚也能一目瞭然的原畫實力。如果說井上俊之在《狼的孩子》那段雪地奔跑展現了重力與推力的拉扯感,這片就是全程進一步將重量壓制在線條作畫本身,成為有重量感的動畫律動,太厲害了。
第28話《ENDLESS NIGHT》
小松未可子的雋朗嗓音與山本沙代的躍動MV結合得渾然天成。
第29話《歷史機關》(ヒストリー機関)
吉浦康裕近年最佳極短片。以為人類滅亡後把galgame當成正史把zombie當成稗官只是笑話嗎?看看王莽修書,這可是現實,現實!
一群傑克廚拍了一部掛USA名的佐菲傳,以手繪動畫重現射線特效的模樣太棒了。
片山一良監督重出江湖,還需要多說嗎?
京都動畫獻給2015年的動畫教科書,從分鏡、演出、作畫到攝影無一不工,更試圖挑戰一道難題:如何把靜態的管樂比賽拍出運動競賽的實感?「不用那麼熱血也無所謂,演奏又不是踢足球,沒有明確的分數可看,只是一群評審看著我們吹奏而已啊」中川學姊道,事實也是如此。然而熱血著實發生了。北宇治高中管樂團日復一日的練習看似覆調,少男少女的身心卻逐漸互融,音樂陶冶君子性情的俗腔俗調從未出現,青年唯一的純粹就是想贏、想被肯定、想成為特別的人。這份共識逐漸捲起肉眼未見的漩渦,將所有人攪進其中。自詡雲眼的黃前久美子比誰都看得更清楚,眾人的失落、興奮、執念、嫉妒、黨同伐異、明哲保身.....都是身處旋風風壁而不自知或不得為,然而她最終選擇跳入其中與身處風眼的高坂麗奈同行,只為向舊友展現挺妳到底的決心,誰能說這種決斷不夠熱血呢?最後一集長達十來分鐘的吹奏實況,無一對白卻蘊含無比張力,既是這股漩渦壓抑十二集積壘的爆發,亦是京都動畫對己身塑造靜謐熱血的展演,與《四月是你的謊言》選擇在鋼琴演奏的場景用上視覺化的大海意象來傳遞訊息,成了今年最極端的對比。
年度最另類的愛情喜劇,對御宅族來說則相反。全劇沒有太多常人,唯獨高中萌豚一男倆女,他們喜歡二次元美少女喜歡得不得了,不分性別去愛之摹之,直到現實中的愛情煩惱姍姍來遲:創作女孩們察覺自己愛上了企劃男孩,企劃男孩則被另一個不起眼的女孩深深吸引。然而二次元美少女又該怎麼辦呢?「我愛你也愛她」像花心賊,「我願為妳捨棄她」則像背叛自己,常人想必難以理解這種萌豚心態吧,但當事人確實為此感到無比掙扎,心頭在比任何距離都更遠的次元之間拼命搖擺--這便是絕對御宅族式的愛情。監督龜井幹太近年在A-1幹得風生水起,他的崛起恰好能作為觀察新房昭之班底一個個逐漸在業界出頭的切面;而他巧妙的以局部特寫來讓女孩展現帖數有限卻不失生動的俏皮可愛,則替丸戶史明帶有先天缺陷的小說原作增添了關鍵血肉。
著實令我印象深刻,只是是作為一道謎語本身。它既是粉色的(少女裸體、性愛明示、女女地帶),也是黑色的(食人謀殺,社會抹殺、否定形上),不時還流露出灰色(絕對道德的模糊地帶)與白色(特定史事的線性隱喻)的氣息,甚至連標題的直譯《女同志與熊精與風氣》都令人感其不搭。這些主旨究竟指向何方?這些符號究竟通往何處?那些對《坐立不安》(Suspiria)或《鬼店》(The Shining)的引典又是作何勾當?如果用「這就是幾原邦彥的風格」去解或許是條路,但這不就等同再次把我們解釋文本的權力扔回給作者論的無限上綱?難解,不解;或許,難以形容才是對此片最好的形容。這也讓幾原邦彥與SILVER LINK嚐到必然的代價:均卷銷量至今連700片都賣不過的尷尬。
很少作者與觀眾願意承認世上沒有不變的好日子,追求悠哉綿長的日常故事更是如此。然而在《悠悠哉哉少女日和Repeat》中,儘管農村背景刻得更加宜人、大人小孩過得更加溫暖,「洛陽鐘鼓至,車馬繫遲回」的氛圍較第一季更為恬極,卻已悄悄勒出終點的輪廓。第十話中,宮內蓮華學起了腳踏車,與她像姊妹又似母女的加賀山楓一遍又一遍帶著她練習,在黃昏將至之時,蓮華終於不再需要楓的扶車,愈騎愈遠,緩緩騎出銀幕外,消失於楓與觀眾看不見的左方。楓靜靜在空無一人的原地朝蓮華的方向看去,油黃的太陽照不清她的神情,那時那刻,她與觀眾都知道,蓮華終究會成長,離開自己與故鄉單飛的日子終有一天會到來。儘管標題名喚Repeat(重來),但事實是:人能重來的從未是歲月,只有回味。
每週一次的愉悅時光。全劇的改編戲法相當古典,就是試圖在電視動畫一週一播的遊戲規則裏,與觀眾建立一種默契:戲外一集恰是戲內一週,戲內一週洽嚐美食一種,主人翁町子涼與麒麟約定在週末品嚐美食,戲外觀眾則與之約定在每週撥映時段品鑑動畫,同步解食物與戲癮之「饞」;麒麟集集對著戲外高喊「下週再見」,可視為與觀眾重新立約,為維繫默契打破第四面牆也再所不惜。只要願意配合之,無疑便會相當愉快,畢竟,誰不想有一群萌妹子跟伊藤良明手繪的美食相伴呢?這不算是Shaft與龍輪直征監督最好的表現,但較之改編得太理所當然又缺乏狗咖哩劇團調味的《偽戀:》(ニセコイ:)及除了首集意象極精采外無一不樣板的《終物語》,今年似乎只能如此撐場。
一分勵志,九分邪門--可以把業配動畫拍到這個地步,真是夠絕。THE iDOLM@STER系列總能遇上有格的劇組改編,2007年有日昇八組+竹內浩志系列的最良作《偶像大师 XENOGLOSSIA 》,2011年有近年最佳群像劇作《偶像大师》,今年則有了建立在2011年版基礎之上大玩鏡像的此作。儘管少女偶像集集載歌載舞,觀眾仍能從壓倒性居多的室內戲碼瞄見不祥徵兆,灰姑娘實則是一群居於物力權力皆豐沛的皇宮的灰公主,她們不需聆聽被城牆隔絕的粉絲迴響,與其他姑娘與先父後母保持若隱若彰的緊疏才是事業重心;才能與努力是必要的,但熱情與感恩卻未必。於是最後,主人翁島村卯月面臨了最殘酷的否定,被譏為是個除了笑容與鼓勵夥伴外無一是處的廢物偶像。這否定不僅來自劇情安排,也來自原作遊戲原生的屬性系統,彷彿上天穿越戲棚送來的惡意,而最惡中之惡的莫過於:儘管夥伴挽留她、粉絲鼓勵她、結局放過她,但自始至終,都無一人敢開口否定否定本身,彷彿卯月確實如此。陽光偶像以此收場,這還不夠邪門嗎?
誰能料到第一季的水準一落,就能從神壇落到無底洞?關於此作論述的終極關懷究竟是正義、神性抑或遊戲,豆瓣熱評與友鄰談得比我好也多,無須再論,但我實在受不了這種集差勁機械神兼說教於一爐的覆調敘事。第一季的角色與議題是一體的,小飛俠與Cwowds用戶的存廢爭伴即革命時刻的重演,所以說教是必然的,甚至說教就是塑造角色;第二季卻直接將議題丟給一張嘴巴,然後用另一張嘴巴響喝,第一集就讓機械神格爾桑德拉(ゲルサドラ)登臺,以編劇毫不修飾成角色口吻的政治哲學對白用電視直播向全日本姍姍設問,日本數億人也莫名其妙的成了一問即一答的超級集體,世上有人這麼談論社會的嗎?隨著機械神不停亂問,日本人的民族性就不停跳針,彷彿除了小飛俠外的個體沒有意志,除了系列構成可笑的腹語外沒有對話,世上有魁儡師與人偶自問自答就算辯證的嗎?這種拙劣的自問自答不管對任何主題都是猥褻,用機械神來論證真神更是一種褻瀆,怎能要人不嘆息?還有人護航道「形式差沒關係,內容好就好」,那你怎麼不去讀公民課本偏要來看卡通呢?唉!
▲電視劇5部:
我要坦承,我對這部的印象極深純粹只因是我人生首次被邀稿的電視劇而已,演甚麼已經快忘光了.....要說最記得甚麼,就是我不大懂,這部為何要自稱魔幻寫實呢?販毒、械鬥與政變都不算甚麼稀事,莫非對美國人而言,自己口袋裡的稅金被挪去支援打擊外國毒梟,就是一件充滿魔幻的事宜.....?真難懂啊。
哪是甚麼本格偵探劇,分明是一齣關於讀書與讀書人的寓言。一個偵探有智慧卻卻無記憶,她唯獨靠閱讀自己寫的日記備忘錄方能正常生活,然而,既然偵探智慧如斯,怎會察覺不到日記或書寫有造假的可能?記憶就是人格,每天都要重讀記憶的自己究竟算不算一個人類?偵探想必是明白的。但她依舊讀著、依舊寫著、依舊信著備忘錄,相信文字即真實,甚至比錄影與眼見更真;這毫無來由的信心,便是一個讀書人對書與書寫最入骨的情懷。西尾維新的後設戲碼果然十年如一啊。
寫過一篇隨筆,請見:忘卻的偵探與世界閱讀日
垃圾不已的開局,精彩至極的收尾,倆大主筆三條陸與長谷川圭一再度證明了自己的編劇實力非比尋常,連過量的置入行銷都無從阻礙工整發想。人物特徵明確、情節結構清晰、轉折得體都是三條陸的老優點了,看他怎麼發揮置入性行銷的玩具武器則是今年的額外驚喜,例如信號斧(Shingou-Ax)真的又醜又吵,但當詩島剛在結尾一戰揮舞它時,本來蠢爆的延遲音效「いっていよ!」(可以開工!)在無人的停車場響起,點醒剛該要做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擊那刻,竟有著不下Big O那經典的劊子手臺詞「CAST IN THE NAME OF GOD, YE NOT GUILTY.」(以神之名鑄造,汝等無罪)的帥氣,好生生猛!
彷彿為了呼應小說改成戲劇,故事原有的各種趣味都取了最折衷的均值。倆位主角原先各執一極的極端性格朝彼此靠攏,風流的Jonathan Strange變得有些保守,保守的Mr Norrell卻變得有些風流;宮廷器物的細節變得視覺可見,英法戰爭的過程卻變成隱隱帶過;魔法予人的印象增幅得更張揚卻削弱了法力,偽史予人的感受表達得更直白卻降低了因果......難說這種改編是好是壞,不過一本酷愛的小說能以英劇方式問世,總是讓人欣喜的。
結尾的逆轉真叫我吃驚,吃驚的不是兇手換了(其實不太難猜),而是揪出兇手的靈感竟是從漫畫的特色而來。將一本無名漫畫的內容作為起點去偵查的故事很難不聯想到《春光乍洩》(Blow-Up),而我始終很不諒解,漫畫既是介於紙本文字與電影鏡頭的媒介,無疑帶有重演的特性,用漫畫手繪的衣物、建築、談吐去逆推現實生活的線索,是否太過武斷?沒想到結局就以此甩我一臉,以惟獨漫畫讀者才辦得到的方式--交換頁數閱讀,來重構了對犯案時間與作者思緒的脈絡,也肯定了漫畫超脫攝影的一面,妙哉!全劇鏡頭感亦不俗,從攝影器材到構圖想法都靠攏電影的等級。
年度最差:從缺
看的不多,就不提了。